Vol.151 再会!谢谢所有的鸟!| 鸭绿江口的飞行
Description
这个春天,我们解锁了地图上一座新城市——辽宁丹东,也即将解锁人生一个全新的体验——看鸟浪!
本期节目,《午夜飞行》真的与飞行密切相关!我们将会以声音纪录片的方式,和你一起去丹东看鸟浪,也用声音去记录下那些与候鸟研究、候鸟保护以及候鸟迁徙密切相关的有趣的、动人的、有劲儿的故事!我们将在丹东的鸭绿江口看鸻鹬鸟类成群结队地飞行,亲手体验给大杓鹬做环志、下滩涂去做底栖生物调查,在午夜时分放飞鸻鹬朋友们,在潮起潮落间感受大自然最美妙的声音交响。
城市是人类的城市,但城市里不只有人类,人类也无法很好地生活在一个只有人类的城市里。在这个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焕发勃勃生机的春天,希望我们这期特别的关于真正的飞行的故事,关于鸟类迁徙的故事,关于大自然最壮观的鸟浪及其背后的故事,同样可以为你看世界打开一个新的窗户或者大门。
感谢「SEE任鸟飞」和「鸻鹬鸟类研究所」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!
感谢红隼/白清泉老师和他的伙伴们的辛苦付出,感谢秦艾德老师的多方协助。
※听友福利:我们将会从本期节目的小宇宙评论区抽取4位听友,随机各送出一枚由SEE任鸟飞设计制作的「防鸟撞贴纸」,让我们一起关注和爱护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鸟朋友们!
本期节目相关名词:
1. 鸟浪(Bird Flocking)是指大量鸟类在迁徙、觅食或躲避天敌时形成的庞大群体飞行现象。这种集体行为在自然界中极为壮观,通常会呈现出协调一致的队形或动态变化,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科学价值。
2. 自然名:源起于 1994 年香港自然协会的活动。当时,协会成员为参加自然体验活动的孩子们取了自然名,比如你喜欢观鸟的话,就可以用一种鸟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自然名,鹊鸲、戴胜、雪鸮之类的;如果喜欢植物、鱼类、昆虫类,也可以用它们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自然名。后来这个做法就逐渐流行起来,成为自然教育和自然生活文化的一部分。
3. 环志(Bird Ringing)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,当时吴国的宫女曾用红线绑在家燕的跗跖部,以观察其返巢的习性。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环志工作始于 1899 年,由丹麦教师马尔坦逊(H.C.Martensen)首次使用铝质环志研究欧椋鸟。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规律、种群动态、生活史等的重要手段。
>「飞行冠军」斑尾塍鹬
>大杓鹬,长长的喙是它最明显的特征
>大滨鹬
>蛎鹬,大家亲切地称它「小胡萝卜」
>著名的斑尾塍鹬E7的迁徙路线图,是不是很像一颗心!
本期节目你将听到:
[01:12 ] 先来聆听一份来自辽宁丹东,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礼物——鸟浪!
[02:01 ] 什么是鸟浪?为什么要来辽宁丹东看鸟浪?
[04:46 ] 从北京到丹东东港,朝发夕至,见到带我们看鸟的红隼/白老师
[05:18 ] 你有自然名吗?自然名,是什么好玩儿的东西?
[08:41 ] 让我们一起推开「鸻鹬类」水鸟的大门!认识一下大杓鹬、斑尾塍鹬、大滨鹬和蛎鹬!
[11:13 ] 为什么必须要来辽宁丹东?为什么鸻鹬类每年都来鸭绿江口?
[13:06 ] 什么是环志?具体要做点什么呢?
[20:31 ] 纪录片《迁徙的鸟》里对候鸟迁徙的描述
[26:50 ] 一只代号为 E7 的雌性斑尾塍鹬的迁徙故事
[33:34 ] 斑尾塍鹬迁徙的日程表是怎样的?
[37:00 ] 代号 H3 和代号 4BBRW 的斑尾塍鹬不断刷新纪录
[39:55 ] 红隼老师和他的老朋友——钟爱的代号37+大杓鹬
[44:39 ] 鸟浪声音纯享版!请听!
[48:47 ] 相比于直觉上更危险的太平洋,人类过于频繁的活动才更具威胁
[52:03 ] 一脚踏进滩涂里是什么感觉?
[1:02:36 ] 唯有了解,我们才会关心;唯有关心,我们才会行动
[1:05:32 ] 我们为何关注候鸟迁徙?
[1:08:25 ] 城市是人类的城市,但城市里不只有人类
>环志过的大杓鹬,看它腿上「上绿下橙」的标识,是独属于鸭绿江口的标识
>午夜时分放飞环志鸟类
<img alt=